高效课堂
4月7日,在泰山外国语学校物理实验教室内,一堂生动而严谨的实验课正在进行。赵世琦老师以“精密测量工具的使用”为主题,带领学生们深入探究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的原理与应用,通过实践操作感受物理实验的科学魅力。
从理论到实践,点燃科学热情
实验课伊始,赵世琦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结合生动的动画演示,同学们了解到:游标卡尺的“放大原理”通过主尺与游标尺的微小分度差实现高精度测量,其精度可达0.1mm、0.05mm甚至0.02mm。螺旋测微器的“机械放大”利用螺纹的螺距(0.5mm)与可动刻度的50等分设计,实现0.01mm的精度。
理论讲解后,学生们分组领取实验器材,包括金属管、金属丝和小量筒。赵老师强调操作规范:“测量前必须检查零误差,轻拿轻放仪器,避免因操作失误影响数据准确性。”
严谨操作,团队协作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两人一组,严格按照步骤操作:
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管:反复校对零刻度线后,测量金属管的内径、外径和深度,每组需完成三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转动微调旋钮至金属丝被轻轻夹住,记录固定刻度与可动刻度的叠加数值。一名学生感叹:“原来0.01mm的精度需要如此细致的观察!”
赵老师穿梭于各组间,及时纠正操作细节:“注意游标卡尺的量爪需垂直被测物体表面,螺旋测微器的半毫米刻度是否露出!”
数据与感悟,科学精神的萌芽
“以前觉得物理是公式和计算,今天才发现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学问!”学生付博涵在实验报告中写道。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实验课让物理知识不再抽象,而是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科学精神
本次实验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更深化了对“误差分析”“团队协作”的理解。赵世琦老师总结道:“实验是物理学的根基,希望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与乐趣,为未来的科学探索奠定基础。”
泰山外国语学校始终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今后学校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