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

深耕课堂育素养 八环联动启思维
发布时间:2025/4/17

“诱思八环”2024级部优质课比赛圆满落幕

为全面落实泰安市“首课思政”教学精神,深化“诱思八环”教学模式,4月7日至11日,泰山外国语学校举办“诱思八环”2024级部优质课比赛。本次活动以“以思促学,以学促行”为核心,将思政育人融入课堂首环,以学科特色为载体,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以研促教,首课思政育人为先

赛前,各学科备课组开展多轮集体教研,聚焦“价值引领”与“思维进阶”双线并进。文科组深入挖掘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将经典文本、历史事件转化为育人载体;理科组以科学精神、社会责任为切入点,在实验探究与公式推导中渗透科技报国理想。通过反复打磨“目标引领”与“问题激疑”环节,确保每堂课首环紧扣思政主题,后续环节层层递进。跨学科协作同步推进,开发模拟实验工具、数字化课件及本土案例库,为“八环”课堂提供丰富资源支撑,实现“思政有魂、课堂有根”。

课堂实践:思政融入八环,学科各展风采

比赛中,10余位教师以“首课思政”为引领,将价值塑造贯穿课堂始终,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思维型课堂。

   语文教师赵妍妍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中,认识马克思为导引,学生通过文本细读与小组辩论,从马克思的生平事迹中感悟“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崇高精神,首课即点燃青春理想。宋红晓老师以《登岳阳楼》中的家国情怀为切入点,通过诵读与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感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境界。

    数学组程杰和石琪老师课堂则从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出发,在公式推导与实验探究中渗透“科技报国”的理想教育。

外语教师赵伟和霍文婷围绕Morals and Virtues”主题,以“林巧稚医生的优秀品德”为思政切入点,让学生将自身理想与国家未来联系起来。

理科课堂同样思政育人润物无声。生物教师张艺在“遗传信息的转录”实验中,以“中国科学家在基因领域贡献”为导入案例,激发学生科技自信;物理教师赵世琦通过“自由落体”实验,引导学生讨论“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从科学史中汲取探索勇气;化学教师郭宏在“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中,以“研究化学反应影响因素的意义”为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与生态责任的平衡。

  地理教师王聪以“泰安旅游服务业区位优化”为现实课题,学生结合本地服务业实际情况,提出“绿色发展与文化传承并重”的实践方案,将家国情怀融入地理思维;政治王梦雪老师围绕“法治政府”主题,解密哈尔滨的流量密码,探索法治政府的内涵;历史赵成松老师以“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为线索,通过史料对比,启发学生思考和平发展的时代意义。

   综合课上,严子源老师的《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以“传统建筑中的工匠精神”为思政主线,学生通过园林设计任务,亲身体验“精益求精”的中华文化基因。

比赛期间,学校领导与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专项评审组,全程深入课堂,从“思政融入深度”“八环设计逻辑”“学生参与效度”等维度进行细致观察与量化评分。课后,评审组与授课教师即时开展“一对一”评课,既肯定课堂亮点,又围绕环节衔接、问题链设计等提出优化建议。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跨学科听课学习,录播教室场场座无虚席,课后自发组织研讨交流。

以赛促改:思政为魂,八环聚力

本次比赛既是“诱思八环”教学法的实践检验,更是泰安市“首课思政”精神的生动诠释。课堂上,教师以思政问题激活思维,以学科知识承载价值:一首古诗、一个实验、一次辩论,皆成为培根铸魂的载体;学生在探究中感悟真理,在合作中凝聚共识,从“知识获取”迈向“价值内化”。政治课的“法治情景剧”、历史课的“冷战思辨论坛”、语文课的“古诗新唱”等创新设计,展现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守正创新,育时代新人

教育之道,立德树人为根本。泰山外国语学校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持续深化“首课思政”与“诱思八环”教学模式的融合探索,让每一堂课成为传道授业、启智润心的育人阵地。未来,学校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课堂改革为抓手,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